史海钩沉丨铜仁诗墨之乡茶园山

来源:铜仁市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:2020-12-31 16:35:18 点击:

图为茶园山一角。

 

茶园山距铜仁仅10公里,居于险峻陡峭的六龙山腹地。是徒步六龙山很多线路的必经之路,而今已通车,从铜仁驾车仅需30分钟。

明嘉靖元年(1522),徐福后裔徐宰六,为避战乱,举家自江西临川草坪迁居贵州铜仁,以诗礼传家,耕读为本。至徐氏第四代传人徐以暹,为南明小王朝的抗清重臣。明亡后回归铜仁,为避清兵追屠,始迁于六龙山腹地的茶园山隐居。

徐以暹移居茶园山后,伴随着康乾盛世乃至鼎盛时期,徐氏文化以其独特的精神品格,将中原文化、江南文化植根于黔东这片土壤,巧妙地与当地文化融汇,在偏远的大山密林腹地,奇迹般地生发出一枝独特的文化奇葩

山庄坐东朝西,占地在六万平方米以上。核心部分分为左、中、右三进院落。左边是长房'翰林第',中间是二房'景山第',右边是三房'南州第'。山庄前设有两个简易的寨门,通过长长的通道并上踏步后,进入南州第和景山第。'翰林第'取名乃纪念清乾隆年间官拜翰林、道光皇帝老师的徐如澍,'南州第'是为纪念在南昌开基的徐姓第十世祖东汉高士贤人徐稚(徐儒,被称为'南州高士'),而'景山第'则是徐氏后人为纪念第十六世先祖徐邈(徐邈,字景山,三国时期曾任魏国的凉州刺史并持节领护羌校尉。

作为经济不发达铜仁边远的小山村,在历时近500年的沧桑岁月中,曾先后出过进士2人,举人10人;优贡、拔贡、恩贡、岁贡生16;有太学生13人;有府学廪生、痒生148人,清末民初大学生(留学生)近20人,其中有170余人善诗文,并产生了86位诗人和36位书画艺术家。27人有诗集问世,其中许韵兰,系贵州历史上最早有诗集刊行于世的女诗人。

茶园山村近90栋古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列在马蹄形的山坳里,红墙黛瓦、阡陌交错,村中古刹幽深、古木参天。

徐氏第十七代传人徐绍勇,执着地守护着自己的精神家园,以农为生,对茶园山历史了如指掌,出口是诗,引经据典给我讲解了大量茶园山历史,每每上山见他,都在劝其将祖辈口传给他茶园山故事书记出来,无奈忙于农事忙于生计。心中隐隐生出担忧。

幸而有铜仁学院周政文教授,历尽8年艰辛,收集了大量的史料,精心编写了70万字的鸿篇巨著《黔东茶园山文化解读》。对茶园山文化进行了深入地挖掘。非常感激周教授赠予此书,遗憾自己才学疏漏,还只是浅浅地游曳在这段厚重的历史外。

茶园山徐氏家族世代以耕读为本,以诗礼传家,是一个以耕读诗教合一的诗化家族。茶园山文化所涵泳的是其人格的宽厚、对生命追求的真诚、人性的坦荡;是对儒家、道家、墨家思想的融化和熔铸;是对即将远逝的三代文明的继承、发展、超越与回归;是对陶渊明等古代文人所憧憬的社会理想范式的真实践履。最后分享徐氏文化传承的代表人物,徐奭,这位天才诗人一篇《茶园山》:

仰观青蔼合,俯瞰白云流。

雾重晴疑雨,山寒夏亦秋。

松篁兼石吼,猿鹤逐人游。

转忆追秦日,萧萧木叶愁。

在诗中,人与自然万物相处得多么和谐。即便是夏日,山中的绿树松篁掩映,也像秋天似的爽凉。猿猴和白鹤追逐人一起嬉戏。(碧江区纪委监委 供稿)

扫码分享